虽然已经过去24年,但一提起卢旺达,许多人依然把它的名字与“种族大屠杀”连在一起。在听说我在卢旺达呆了3年半以后,十之八九第一个表情是惊讶,在听完我的讲述后,表情依然惊讶。前者是因为对卢旺达仍然保持着战乱、落后的印象,后者则缘于我口中的卢旺达早已经涅槃,化身为非洲的一片小绿岛,充满希望又平静温暖。
(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远景)
也许真的是因为当初有多痛,现在就有多珍惜,在卢旺达时,我随处都能感受到人们对和平的珍视和对仇恨的包容。
为了逐步、有效地化解仇恨,卢旺达有“民族团结与和解委员会”、“大屠杀幸存者保护伞”等组织,专门解决大屠杀的遗留难题:包括安顿当初出走避难、如今陆续返回卢旺达的难民;对在国内的幸存者在心理、生理上的伤害给予妥善治疗;甚至大屠杀战争犯出狱后的生活安置;对依然逃亡在外的罪犯不放松的追缉以及对仍为他们提供庇护的一些国家提出抗议、协调沟通。
在我与幸存者的接触中,能够感受到这些组织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
有一些村落里,居住的多数都是幸存者,政府对这样的村落会给予特别关照,包括给他们修建房屋等。而“民族和解委员会”的人员则会对这些幸存者在生活、心理上给予关注。并指导每个地区会定期不定期地在当地的教堂或者村里的一块空地里召集大家,围坐一起交谈、讨论,人群中既有幸存者也有当年的凶手。
讨论的内容基本是围绕应如何对待曾经的仇恨、如何维护得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时也为逝者祈祷。
令我惊讶的是,这些集合的现场几乎都很平静,参与者语调平和、情绪虽不免哀伤但总是稳定的,整个氛围给人的感受就是默契——不愿历史重演的默契,有时甚至分不清谁是幸存者、谁是凶手,脸上的难过和眼中的不堪回首是一样的。
(2014年,位于首都基加利的国家体育馆正在举行大屠杀结束20周年的纪念活动,Kuibuka在卢旺达语里意为Never Again)
和解工作,配合政府的相关强硬政策,使得卢旺达24年来再无突出的种族矛盾。政府规定:公民的身份证上再也不标明民族,而只写“卢旺达人”;不允许再以“图西”或“胡图”来称呼卢旺达人,尤其是公共场合,任何人都要谨记不要发出这两个词的读音,24年来,政府一直强调要与种族屠杀思想作斗争,据卢旺达民族团结与和解委员会2017年的研究显示,从1994年种族大屠杀结束至今,这种思想的存在已经减少了80%。
和解,已经融入每个卢旺达人的生活点滴,每个人都在用和解保护和平。
一位幸存者曾经告诉我,他现在就和当年杀害他母亲、父亲、妹妹的凶手住在同一个村子,他们会相互问好、交谈。我不可思议地问他怎么能够做到如此平静理性时,他说,“我必须原谅,因为如果我不原谅,仇恨就会让我们失去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不想再有一次大屠杀。”
另一位名叫迪乌东尼的幸存者说,1994年时他22岁,全家人中仅有他一人幸存下来,而凶手都是他们的邻居。当这些凶手服刑结束回到村庄里,来到他面前请求原谅时,他选择了原谅并接受。他说,“他们是犯了很大的错误,让我失去了亲人,但他们已经接受了惩罚,因此我不能再犯错误不去原谅并接受他们,我们现在仍然在一个村子生活,甚至分享食物。”
他们相信政府、支持政府,愿意按照政府的民族政策与和解方式来维护当下。
(2014年,在首都基加利拍摄到的卢旺达人婚礼)
24年来,曾经严格划分的两个民族相互通婚、融合;每年4月7日“大屠杀纪念日”官方都组织主题为“Never Again”的纪念活动,总统卡加梅与夫人每年都在这个时候来到位于首都基加利市的大屠杀纪念馆点燃“纪念之火”,火焰将燃烧100天;人们在各个社区、村庄纪念亲人、讲述历史、原谅仇人,
从官方到民间,对于这段历史没有遮掩,处处显示着刮骨疗伤的狠劲。纪念馆里有一个专门的展厅摆放着成堆的森森白骨,把这段惨痛恐怖的历史简单直白地展示给世人。
为给逝者安宁、生者告慰,24年来,人们从未停止寻找逝者的遗体。每年在4月7日至7月4日100天的纪念期,人们都会下葬寻找到的遗体,以使入土为安。
与找寻逝者遗骸相对应的是,政府和民间组织从未没有放弃对嫌犯追捕。当年逃往其它国家的嫌犯,近年来由于政府之间积极交涉,加拿大、刚果(金)等都陆续向卢旺达引渡回了试图寻求庇护的嫌犯。但仍有一些嫌犯甚至是当年的主要策划者依然在它国得到庇护,没有得到审判,并且是两国间关系交恶的主要原因,也许,那些国家低估了大屠杀给卢旺达带来的伤痛和将持续多年的影响。
据2014年卢旺达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卢旺达全国36%的年轻人都是孤儿,他们的成长、心理、身体上的伤痕修复都由国家负担,不难看出,大屠杀远不止仅仅影响一代人。我回想起来,在我所接触过的卢旺达人中,几乎家里都有亲人遇难。
卢旺达政府的反思与积极措施,使得卢旺达能够在国家几乎停摆的状态下迅速恢复秩序,并在现任总统卡加梅的领导下,积极寻求发展,欢迎投资。如今在东非五国中,卢旺达人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我接触的许多卢旺达人总是告诉我,“你留在这里吧,卢旺达是非洲国家里最安全的,非常好。”
是的,大难之后的国家,安全高于一切。我在卢旺达期间,的确也是深有体会,没有遇到过某些国家已习以为常的“机场腐败”,也没有“警察勒索”,人们温和、热情、简单,齐心发展。
在卢旺达,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六,道路上不见任何车辆(特殊情况或外国人的车辆除外)和闲散行走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会在村子或社区的组织下,集中进行义务劳动,在卢旺达语中叫做“Umuganda”,意为贡献。人们带上劳动工具,或为公共区域除草清洁,或为村民的房屋修葺,从早上8 点持续至中午12点,劳动结束后,人们会围坐在一起,分享或交流,虽然大多都是讲的卢旺达语,但从他们对讲话者的回应中可以感受出应该都是积极的信息。
和解,贡献,原谅,正是卢旺达在短短24年间能够平息民族冲突、解决民族矛盾、推动相互融合从而推动国家发展的基础,如今许多区域或国际会议都会选择在卢旺达召开,看重的就是今日卢旺达的平稳与包容,同时会议经济为卢旺达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0
推荐